軟體工程師生存指南

身為軟體工程師,你應該要盡量寫出無法維護的程式碼,而且絕對不寫測試。

你應該要知道:在績效管理下,你愈是認真負責,愈是做到符合專業倫理的要求,你反而看起來績效愈差。而你大概會有 87% 的比例,會遇到這種績效管理。

舉個例子,假如你是警察,你決定要認真抓小偷,於是上個月在你的管區破獲了五十起竊盜案,這個月因為你的努力,破獲的案件增長到一百件 — 這代表什麼呢?這代表看起來你的管區治安變差了,而你應該要為治安變差負責,你才是應該被檢討的對象。於是你知道,警察好像應該要想辦法破案,但實際上,你的績效並不是來自破案,而是吃案。

如果你花了半年時間,抽絲剝繭理清了複雜的商業邏輯,建立了清爽明確的抽象層,並且預先額外設想了其他的使用情境,最後開發了一套易於擴充的軟體架構,讓一個大學剛畢業的新人,都可以在你的架構上不到一個星期就可以開發出新功能。這代表什麼呢?這代表你的績效很差 — 你的管理者只會看到,你花了半年才做了一件事清,一個新人剛來,卻只需要花上一個星期就可以完成一件事,那還要你來做什麼呢?

至於可以輕鬆開發出新功能的新人,他會怎麼看呢?可以這麼快開發出新功能,當然是因為他自己的功能啊!跟你有什麼關係呢?真的要了解你到底做了什麼,其實只有一個辦法,就是要閱讀你的程式碼,但,放心好了,不會有人會去讀的。

你要做的事情就是:管理者設定了什麼績效,你就想辦法達成什麼績效。如果管理者設定的指標是你修好了多少 bug,那麼你就要想辦法一開始就在你的程式中製造許多 bug,免得日後需要修 bug 的時候沒有 bug 可以修。如果管理者的目標是加速開發,你就應該要不計後果加速開發新功能,明知道是加速邁向毀滅,你也要加速開發。

事實上,身為軟體工程師,你也根本不用考慮後續維護的問題。如果你在一家公司寫了一大堆完全不考慮耦合關係、程式邏輯糾纏不清、命名混亂、使用大量 anti-pattern、到處都是怪氣味、效能極差而且宛若天書的程式碼,而你開始為了繼續維護這樣的技術負債感到痛苦的時候,其實只代表一件事情:你已經在這家公司獃得太久,而且還沒有升上去當主管。

這個時候你就會知道加速開發的好。你完成了這麼多項功能,於是在你想要換工作得時候,你可以寫出洋洋灑灑的履歷表 — 反之,你會把你寫了幾條單元測試、達成多高的覆蓋率這種數字放進履歷表裡頭嗎?把力氣放在測試這種無助於發展事業的事情上,完全就是在浪費你的時間。

你也同時應該感謝 — 不曉得是誰想出來軟體產業園區這種德政,原本製造業的產業園區是讓上中下游供應鏈可以集中在一起,降低運輸成本,但軟體這一行又沒有供應鏈這種事情,成立園區只是讓相互競爭的軟體公司其中在一起,唯一降低的就是人員流動的成本,換工作都不用搬家。多好啊你看。

如果你有機會高升,開始擔任主管(你績效這麼好,怎麼可以不選你當主管呢?),你就會知道,當初寫下的那些無法維護的 legacy code,其實更有助於你擔任主管的管理工作。

擔任主管最重要的工作,不是別的,就是一邊把持住自己的位子一邊想辦法繼續往上爬,所以主管絕對不可以讓部屬表現得比自己更優秀,而你當初寫的程式碼,就是部屬事業道路上最好的絆腳石。你除了可以一邊抱怨為什麼新功能開發愈來愈慢,一邊說嘴當年你只花了多短的時間就寫了多少程式碼,果然只有你有資格擔任大家的主管。

而到了這個時候,你還會發現,程式碼到底是什麼品質,已經跟你的績效無關了。怎樣盡可能的接觸老闆,參與更多會議,讓老闆三不五時看到你,才是你現在的績效。

當然,總有一天技術負債會大到你的部門什麼東西都做不出來,你的公司什麼服務都拿不出來賣,但是這一點都不會影響你找新工作,你瞧,現在,你的履歷表上面,可寫著你當過主管呢!拿著這份履歷表,你更有機會去別的地方,空降擔任更高階的主管。

技術負債從來就不是什麼問題。誰說你製造了技術負債之後,你就得要自己還債?怎樣欠債不還,才是工程師最偉大的藝術。

在你的人生中,你不需要要為其他人而活,也不是為了程式碼這種死物而活,你真正應該要負責的對象只有你自己;而你知道人是經濟而自私的動物,既然你的本性就是貪婪,你就應該成就貪婪。管理者想要這種工程師文化,你就提供這種工程師文化。

你要捨棄專業才能成就事業,你應該要把握當下的績效,而不要為了可能不存在的悲劇結果恓恓惶惶,你每天都應該充滿正能量,還有什麼可以比利己主義帶來更多正能量?John Maynard Keynes不就曾經說過:「In the long run, we are all dead」?

身為軟體工程師,你應該放心大膽地創造技術負債。這麼做唯一的風險,就只有在你換工作的時候,也會接手一大筆前人留下來的技術負債。不過,這種事情反正也早就已經發生了。